牧者座谈:教会建造(2022教牧论坛)

2024年04月24日
GTC

主持人:各位牧者、同工、弟兄姐妹,主内平安!我叫高兴,在温州服事。感谢上帝的恩典,让我们通过座谈的形式和大家分享“教会建造”这个主题。

过去几年,家庭教会实属不易。在新宗教条例下,教会生存的空间不断地被挤压;如今疫情管控又给教会的牧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陷入重重困境之中的家庭教会犹在旷野。在这种情况下,教会该如何建造,如何拓展,如何兴起、训练同工呢?这都是当下教会要面对的问题。很感恩,我们邀请到了三位牧者来一同探讨“教会建造”这个主题。这三位牧者分别来自北方、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他们或植堂或牧会,都是在一线的服事者。我们可以听听在旷野的环境中他们是如何服事教会的。

首先请三位牧者分别介绍一下自己和所在的教会。

XM:我在北京的一间教会服事。2014年,我开始全时间牧会。2020年,开始植堂。非常高兴能够参与这次的教牧论坛,跟大家一起探讨教会以及关于教会的治理、牧养和建造。

QE:弟兄姐妹们,平安。我出生于一个基督徒家庭,自小跟随父母信主。2013年开始全职服侍。大学毕业后,一边读神学、一边开始了植堂的服侍进程。虽然筚路蓝缕、跌跌撞撞,但总归是主恩扶持。2014年,和自小在教会中相识的姊妹结婚,婚后育有三个孩子。很感恩,养育孩子和牧养教会,几乎构成了我过去十年的主要生命历程。“12·9”之后,我们一家被迫离开成都,也被迫离开了服侍7年的教会,算上团契时期,其实是11年。如今,我们一家在山东服事。

YS:我在厦门的一间教会服事,有两个孩子。我们教会刚刚度过五周年,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我参与全职不久就全程经历了这些事情。我是第一代基督徒,在厦门信主,接受培训、成长,之前一直是带职服事,2017年,母会差我植堂,建立了这间教会,直到现在,所以我的服事正值逼迫加疫情的时期。目前我所在的教会也一起探讨植堂、基督教教育各个方面的具体的实践。很感恩在这个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团契相交,我们可以一起来思想主的恩典,也可以交通、探讨接下来我们在教牧方面的计划和展望。

主持人:谢谢三位牧者的介绍,也谢谢你们抽出时间参与我们的座谈。

祷告:亲爱的天父,感谢赞美你!谢谢你用你的恩典一直托住我们,使我们在这个时代中有份于你国度的服事。神啊,我们赞美你,因为你在创世以前,就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你不但拯救我们,还使用我们。我们今日何等有福,竟能够成为至高者的仆人。谢谢你不但呼召我们服事一间地方教会,也让我们通过座谈参与国度的服事。神啊,我们祈求你看顾座谈的时间,使我们在你面前所谈论的能够荣耀你的名,造就你的子民。神啊,我们祈求你看顾、保守座谈的过程顺利,不受干扰;帮助我们,赐给我们聪明智慧,使我们所思考的、所讲的,能够成为彼此的祝福。奉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一、压力处境之下的应对策略与神学考量

主持人:新宗教条例颁布之后,教会面临诸多的压力。这几年因着疫情防控,教会牧养又增加很多挑战。在当下的处境之中,各位牧者在带领教会的过程中主要面临哪些挑战?你们是如何去应对的,以及如此应对背后的神学考量是什么?

QE:我先说挑战。第一,在一种高压、紧迫的处境中服侍,牧师成为一种“高危职业”。因为,他们常常是需要直面这些压力的。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主日,相关人员还过来“关顾”了我们。你说,同工们会受影响吗?肯定会,并且会很影响心情。说实话,我们每天在网络上看到的信息都是:某某教会被冲击,某某传道人被刑拘。——这真是一个“忍看朋辈成新囚”的时代。眼见这些属灵的战友、同伴,都一个个的前仆后继、身陷囹圄。说实话,有一天晚上,我就忍不住“嚎啕大哭”。

这还仅仅是外在的争战。很不幸的是,教会服侍的主要争战,常常不在外面,而是在里面。外在压力已经够大了,内在的挑战不仅丝毫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多的趋势。比如:疫情时代,弟兄姊妹被迫养成的“坏习惯”:线上网络敬拜(我称它为“坏习惯”),让原本正常的、实体的、生命连结的敬拜,被相当程度的冲击。你会发现,疫情过去了,但人的“坏习惯”却留下来了。后疫情时代,大家居然渐渐“习惯了”网络敬拜,并视之为常态。——这给我们的公共敬拜,带来了挑战。

第二,如今全球经济疲软、国内封控政策、社会环境每况愈下,时代的浪花打湿了每一位弟兄姊妹的额头。大家都随时处在危机之中:生意难做、经济紧缩、生活压力陡增。这一艰难的处境,事实上已经影响了弟兄姊妹的信仰追求、灵性状态。是的,外在的环境,总是会反身性的影响人内在的心灵状况。——这给我们的牧养带来了具体的、真实的考验。面对弟兄姐妹的生命光景,我们其实需要察觉到他们处境的艰难,体恤他们内心的挣扎,然后才能在福音中,给出出路和安慰。

然而很多时候,当我们面临一些复杂的处境、艰深的人心时,却缺失了牧养的艺术,常常有心无力。甚至,一些牧者会上去直接给人三闷棍:“你要有信心、你得悔改、回去好好祷告”。请问,这些话对吗?非常对!但不够美。闷棍和手术刀,虽然都让人很疼,但却绝不是一种“疼法”。这一牧养处境,对我们那种已经习惯了的、傻大黑粗、简单粗暴、律法主义的牧养思维,提出了考验和挑战。可惜,我常常觉得,我们自己福音应对的“手艺”,还远远没有匹配上时代的复杂程度、处境的艰难程度和人心的幽暗深度。

第三,这些年来,我越来越多的察觉到一个许多牧者们早就已经发现了的秘密:教会的主要挑战,常常不是来自外在事工的开展。是的,紧张的外在环境,确实让教会事工的发展空间被大大压缩,无论是主日崇拜、神学栽培、门徒训练、植堂宣教、传福音等等,几乎所有的教会事工,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我会觉得说,比这个影响更严重的是:在一种艰难的处境中,我们被“对手”给反过来塑造了。无论我们自己承不承认:我们的祷告,好像并没有因环境艰难而变得更多,反而变得更少了;我们的灵性,好像并没有因环境艰难而变得更敏锐,反而更迟钝了;我们传福音的热忱,好像并没有因环境艰难而增加,反而是更冷淡了。问题是,整本圣经不都在告诉我们:我们在火炼的试验中,应该更迫切地祷告、更警醒、更加热切地传福音吗?然而,我们自己的信仰状态却似乎与环境的艰难程度,成反比。——这,真的是很糟糕。我说的这个糟糕,首先指向我自己;其次,指向我们自己教会的同工;再次,据我有限的观察,我想指向整个中国教会,也不为过。

再说出路和思考。我最近有一个个人性的反思:前面提到的这一切,无论是处境的艰难、事工空间的压缩、还是教会牧养的挑战。教会之所以应对时软弱无力,我相当程度地认为,是我们这些做牧者的,灵性状态不够好。其实归根结底,作为牧者,我们需要在我主耶稣基督恩惠的福音中,操练更多地、更深地、更快速地、在每一件事上与基督联合,而不是与自我联合,也不是与环境联合。若不回到各各他十字架那里,靠我们自己的意志力,是坚持不下去的。有时候,“危机时刻的勇敢”,抵挡了世界的逼迫;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有能力胜过世界“每一天的诱惑”。在警察面前没软弱,不意味着我们在妻子儿女、弟兄姊妹面前,就尽职尽责了。

问题是,我们常常会在自己这里随意转换、无缝连接:只要我热心服侍了,就一定没有贪爱今生;只要我坚持真道了,就一定是个好丈夫。不一定,真的不一定。因为,如果你坚持认为自己没有某个罪,那么很有可能的是,你正处于这个罪中而不自知。或者,你没有那一个罪,最有可能的状态是,你有这个罪。你没有那一个挑战,最有可能的是,你此时正陷在这一个挑战之中。我的意思是说,每一天省察自己、承认自己的罪、离弃自己、归向基督。总是我们最主要的功课。不向着自己死,就绝不可能跟随主,也很难有属天的力量。——这是与基督联合,我想也是福音的核心应用。

第二个是群体性的反思。我一直在想,我们当下身处在埃及做苦工的艰难中,当然应该对时代、处境和人心的艰难,留有足够的关切和代祷,免得我们在一种真空中自说自话,在福音中无情地抛弃了这个世界。但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显得太过于关切埃及、太过于关切处境了。逼迫和逼迫的风声、疫情和疫情的封控,让人的心常常像风中的树叶摇动。于是,很多教会的事工、牧养的规划,就仅仅沦为了对处境的应对和考量。比如,停止教会的公共敬拜、将教会划分为小组;比如,停止实体敬拜,改为线上网络敬拜;比如,牧者不再与弟兄姊妹见面,还美其名曰,我专注做门训。请注意,我提到的这三种应对策略,不一定就是绝不可以的、绝对不能去做的事情,甚至也不一定就是次好的、不得不为的事情。在教牧策略上,我们对处境有恰当的应对和考量,是整全、成熟、智慧的表现。

然而问题是,我们常常容易陷入一种困境,就是我们纵然分析了很多处境的艰难,但我们依然缺乏应对处境的、背后本质的、神学性的反思和处境性的教牧思考。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自然而然地、轻车熟路地,就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策略性、方法论的思考之中。我们有足够的处境思考,而缺乏基本的神学思考。当我们太多关注处境时,就容易产生一个危机:关注处境太多,关注福音太少!但教会首先要关注的,永远都不是处境,而是主耶稣基督恩惠的福音和他荣耀的国度。因为,使徒保罗说:“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提后4:2)这句话,首先是对过度关注处境的否定。这句话也提醒我们,不可过度关注处境,而忽视教会的主日敬拜、门徒的生根建造、基督福音的广传、教会的植堂建造、神学训练和工人栽培。因为,这些事,无论什么处境,教会都要去做。既然如此,我们就需要这种国度的视野和末世论的思维模式,去面对艰难的处境和人心的动荡。

XM:我们面临的挑战应该差不多,因为各地教会都是处在同样的大环境下。对于我们教会来说,第一个挑战是教会聚会场所的问题。在新宗教条例以及疫情管控下,教会没有办法大规模的在一起聚会。面对这个挑战,我们不得不停下来思想:什么是教会?健康的教会是怎样的?教会是上帝从这个世界用祂的福音、用祂的道呼召出来的、分别出来的一群圣徒的聚集。我们需要在一起的聚集,互相督责、互相劝勉,彼此切实相爱。基于这个思考,同时在教会聚会场所面临挑战以致于无法大规模聚集时,教会就一起同心祷告,做出了一个基于圣经的选择和应对:植堂。2020年,我们启动了植堂。在没有疫情的时候,较大规模的聚集可能不会那么引人注目,但是现在,规模稍大的聚集就可能会招致社区、派出所等各方面的关注。在2019年以前,有很多三四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在一起聚会的教会,但是后来随着新宗教条例的实施以及防疫的影响,一百人以上的聚会都是比较少的了。

第二,公共空间越来越收缩,以及政府对教会的逼迫层层加码的情况下,教会面对的是信心的挑战:你愿否背起十字架跟随耶稣?在2021年10月份,我们作为植堂教会刚刚离开,原教会就面临被政府联合执法的情况。虽然不是我所在的植堂教会直接面对,但我们也是一同面对这个冲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一同经历信心的挑战。这时教会要面对的问题是:什么是教会?我们为什么要聚在一起聚会?我们为什么要去敬拜这位上帝?为什么我们要付代价跟随这位上帝、跟随耶稣基督?福音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在这个处境中,我们依然愿意敬拜祂吗?教会需要宣讲福音。逼迫对于教会有很大的益处。教会在经历冲击之前,很多弟兄姐妹其实感受不到逼迫的真实性。虽然我们也照着福音宣讲,跟随基督是有逼迫和苦难的,但是他们仍意识不到。因为压力主要是在牧者身上,弟兄姐妹会觉得:“我们还挺自由的,这么大的场地,每次聚会警察也没有来,也办了很多布道会和各样的活动,都很正常呀!”直到联合执法的时候,弟兄姐妹才第一次直接面对冲击。

2014年圣诞节聚会的时候,也有警察来冲击,让我们停止聚会。但是,那时候和现在的联合执法非常不同,主要是牧者作为代表来面对和解决;而现在教会受到冲击,弟兄姐妹都是直接参与其中的。然而,我们面临的是同样的信心挑战:你还愿意敬拜神吗?2014年那次被冲击之后的主日,我在包里准备了洗漱用品去教会。但是到了门口,我却不敢进去了,然后就在我们堂会对面的学校操场一圈一圈地转,祷告。主就问我这句话:你还愿意敬拜我吗?我已经为你死在十字架上。于是,我鼓足勇气进了教会,结果第二天没事。之后我们使用那个地方大概有六年的时间,一直到我们租期结束。但是这次联合执法,逼迫就临到了每一位教会成员的身上,现场的每个人都要登记身份证,面对警察的逐一询问。这对教会来说,是一个蛮大的祝福,因为大家明白了跟随耶稣是要付代价的。很多弟兄姐妹后来都说,当他们去填写身份证的时候,就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还要不要继续来跟随耶稣?如果继续跟随的话,有可能我的辅导员会找我谈话,我单位的领导会找我谈话,我可能会丢了工作,那我有房贷要还,我还要养孩子,在北京的压力这么大……但这个时候他们选择说:“主啊,我要继续跟随你,我相信在你那里有平安。”这是很真实的信心的挑战。当他们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就再次经历在福音里的喜乐。以前聚会的时候,大家没有多么珍惜,后来发现没有地方能聚会了,他们就邀请弟兄姐妹去家里一起吃饭,当四五个人聚在一起的时候,觉得特别亲,特别相爱,他们非常感恩能够和弟兄姐妹一起吃饭,也非常怀念以前一起聚会的时候。所以我觉得经历这样的冲击,是对教会很大的祝福。

第三,和庆恩弟兄所说的一样,很多弟兄姐妹背负着经济的重压。中国的大环境大同小异,包括因着疫情经济下行,很多公司裁员,特别是很多在北京的互联网公司。我们教会有很多成员被裁员,而其他人也在面对过度工作、经常加班的问题,还有对未来的焦虑和不确定感,这些都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当然,也包括这种疫情后遗症——他们是否愿意付代价来线下聚会,这个也构成很大的挑战。我们采取的应对方式就是宣讲福音,建造迷人的共同体。

首要的是宣讲福音,因为唯有福音能够带给人真正的盼望。如果一个人不在福音里,他是没有盼望的,当地上的虚假盼望被撤去的时候,才显出他原来没有盼望;这个时候是给他讲福音最好的时候,让他看到那个真正的盼望,他因着听信福音,能够有真实的悔改和信靠,以至于可以被福音所重生。而那些真正有真信心的人,这个时候也需要福音来激励他们以致于能在基督里建立真信心,使他们仰望那个真实的国度,而不是活在这个虚幻的世界中;我们需要知道自己是一个天路客,是一个寄居在这个世界上的人,这个世界并不是真正的家乡,除去成功神学的影响。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存在,人本性里面常常喜欢成功神学,所以这个时候也是一个好时机,可以打碎成功神学的虚幻,让他们看到我们信主不是为了更高、更快、更强。帮助他们意识到信主到底意味着什么,真正的盼望到底在哪里,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主日讲台的释经讲道在宣讲福音上是非常关键的。

其次是建立迷人的共同体。我们要传讲基于圣经的教会观,强调教会成员制,告诉大家为什么要竭力地线下聚会,教会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聚会;以及什么是敬拜,我们应该怎样敬拜神。要让信徒明白,主日敬拜不仅仅是来听一场讲道,而是敬拜神。这些需要不断地宣讲,不断地基于圣经建立教会。上帝把我们呼召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彰显那个超自然的福音,彰显上帝的荣耀。面对逼迫,面对防疫政策,我们要继续回到圣经里面,回到福音里面,回到神的应许里面。

YS:听了两位牧者的分享,我们的处境确实非常相似。这几年厦门教会遭受逼迫的程度算是比较大的。十年前很多人还觉得厦门是一个信仰相对自由的地方,因而大家会对环境有一种下意识的依赖,于是面对现在这个处境时,我们感受到的落差更大。此前我们觉得厦门有相对不错的信仰传承,政府压力也算温柔等,但是这次逼迫让我觉得上帝很幽默,祂让我们经历这个特别大的反差。目前厦门教会遭受逼迫的程度在整个福建省是“名列前茅”的,神特别用这样的方式来熬炼厦门教会。

面对这种落差,我们属灵生命的真相就暴露出来了,这是试炼于我们的意义。这个试炼相当真实,破除了很多对自己、对世界虚假的依靠。同时,最大的挑战就是,成为主圣洁的门徒到底意味着什么?在此,我很强烈地感受到外在环境的压力对圣洁生活的挑战。以前很多的安全感、服事的惯性,在这个时候都不复存在了。失去公共崇拜后,弟兄姐妹相交的成本提高了,第一反应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落差太大了,环境的剧变暴露出了自己信心的真实境况。作为一名传道人,我到底依靠的是什么?圣洁的生命对于在这个时代作主的门徒意味着什么?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很大的挑战,教会的每一位肢体都面临同样的挑战。

面对逼迫和疫情的冲击,特别突显出我们的牧养需要聚焦在福音的属天本质上;因为福音是从天上而来,不是地上的智慧。从启示录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天上的教会跟地上的教会存在极大的差别。很多时候,我们的应对只是停在地上的回应,然而我们最应该关注福音属天的本质。经过那段时间之后,我猛然意识到,塑造门徒的生命、塑造教会,绝对不是任何地上的东西,而是天上的属灵生命的本质。虽然我自认学习了很多的东西,可以在这个处境当中和大家一起去应用福音,但是我很深刻地发现,人的本性就是倾向于只关注地上的生活,而逼迫是属地的,因此面对逼迫,我们也常常落入使用地上的资源去应对。有一段时间,我非常自怜、倦怠,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思考和应对了,因为所有的应对都是非常复杂的。公共环境的紧缩,政府的压力,疫情管控的相关政策的诸多影响,还有教会会友们对回应的不同看法,很多时候,当我想从地上的视角去寻找一个所谓的“福音应用”,发现这是不存在的。在那段时间,我强烈意识到,基督徒的生命本质是属天的,这件事情不能够被忽略,而且一定要做很好的区分。

在教牧层面思考启示录的过程中,我有几点反思:

第一,使徒约翰在论述中,反复地切换天上的教会跟地上的教会,这是一种牧养,以此让我们去思想福音属天的性质和在属地的应用,这二者是不能互相替代、不能省略的。这就是基督道成肉身的含义,基督的身体在地上遭受苦难,承受压迫,祂作为完全的人具体地生活在地上,但是属天的神性依然在祂里面掌权。当我们定睛关注福音属天的本质时,就是一个极大的安慰。

第二,从启示录的异象来看,天上的教会不会被地上的事情所影响,而是完全基于神的主权、神的慈爱、神的同在,那个画面使人心得到真实的喂养,这也是属灵生命的根基。在和会友的互通当中,我看到一个很深的需要,就是灵命的操练。你要“进入内室”,这考验你的信仰的实质是什么,你与主的关系也塑造了你对所有事情的回应。属天的智慧不是地上的策略、看法,或者所谓的评价,而是你与主真实生命的连接,藉着地上的纷争或者扰乱,显明出你里面那个属天的、令人羡慕的生命本质。当我们从教会属天本质的视角去面对当下逼迫的时候,教会的应对就会出现一个很明显的改变,我们就不再聚焦于应对的策略上,而是关注属天信仰的反思和灵命的操练。我鼓励弟兄姐妹去反思:在这个时代怎样才是一个圣洁的门徒?如何藉着真实的属灵操练,去建立因信称义的属天生命?当弟兄姐妹在这方面有成长的时候,会增长一种属灵的智慧,因此可以面对当下的处境。

因为处境非常复杂,没有办法给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案,或者是全教会长时间都很一致的方法。在受逼迫将近一整年的时间,我们有很多的尝试去应对逼迫产生的各种问题。然而,神特别幽默,我们刚刚制定好了应对方案,觉得是预备好了,但是到事情发生的时候却不管用。如果是靠我们自己的话,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会很疲倦、灰心。在这些处境中,弟兄姐妹的属灵光景被真实地显露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没有在福音里去面对、去牧养他们,那么所谓的应对是无用的。这同千百年来的圣徒们所思想的一样,如何才能做一个真实的、圣洁的主的门徒,是在这个末世当中最大的一个挑战。当我们回到福音属天本质的时候,教会就能更好地去牧养弟兄姐妹的生命,真实而具体地把我们的生命建造在属天的根基上。而当我们在教会属天的本质中去牧养教会的时候,教会的气氛就改变了,在更稳定的期待中反而更有计划性了。我们也会从教牧信息上帮助弟兄姐妹反思末世的常态。从圣经看来,逼迫、世俗、异端,都是常态,且一定是常态,因它有一种常态性。在属天的生命面前,这种末世的常态性必须要被我们真实地建造起来,确保每个信徒都清楚这是一种常态。如果有人没有这样的认识,他就会失去属天的聚焦,一定会被属地的事物,甚至是逼迫所带偏。然而,不是聚焦于地上的逼迫,而是聚焦于天上的祝福,这才是一个基督徒真正应该去渴慕、去经营的。

这就是我们在教牧信息方面做出的一个很大的调整,希望教会的信徒因着福音属天的性质,能够明白这种末世常态是如何影响他们每一天的信仰生活,这是非常关键的日常性的建造。我认为,日常性的建造恰恰是在这末世必须要被强调而且持之以恒的牧养策略,它不会受到宗教政策和疫情防控诸如此类的变化莫测的环境所影响。而且在圣经当中,神也没有给我们一种属地的智慧去应对所有的事情,相反在谈到逼迫的时候,主耶稣教导说,不要预先思虑说什么,圣灵会指教我们当说的话语(可13:11);而圣灵的智慧就是从前一次交付给我们的真道(犹1:3),神藉着祂的话语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都赐给我们了(彼后1:3)。

这是建造教会的属天根基,在此基础上,才会谈及面对具体处境的应对以及我们很多事工的调整。比如,在小组中,弟兄姐妹的关系就更聚焦于日常,反而不会被太多的事情所牵动,我们的祷告和聚会更聚焦在日常性的训练中。感受到逼迫是日常的,世俗的影响是日常的,异端的影响也是日常的,我们常常需要在那个不会动摇的根基上去反思。另外,我们还会特别强调,在这种剧烈动荡的外部环境下,人里面真实的属灵生命的景况,包括圣洁生活的失败,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属灵自律的失控,都会具体地显露出来。在平顺的处境中,大家看起来都很好,但是当逼迫和压力来临的时候,人的罪性和软弱都会被放大,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起这种日常性的与主相交的生命和属灵的操练。所以,回到末世常态的教导里面,关注弟兄姐妹个人性、日常性的属灵操练,就成为我们回应这个时代一个很稳定的教牧实践。

作为一间植堂不久的教会,又经历了刚才所说的这么大的一个落差,在感觉上的那种无力感是非常强烈的。很多弟兄姐妹和我的感受一样,我们从来没有想到,居然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在这个过程中,你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去预备。有段时间,我们的主日场所被追击,换了将近十个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聚集,大家都非常疲惫,非常无力。很感恩的是,弟兄姐妹对于线下聚会的必要性有清晰的认识,大家知道要有面对面的相交和团契,不能被线上聚会所替代,所以我们一直在持守“不可停止聚会”。当我们聚焦在地上的时候,一定会失焦;只有回到天上的那个焦点时,生命才会拥有真实的根基、动力和安慰,才会有智慧去面对下一步完全不可预测的变化。所以,在这种试炼之下,我们教会就是在这种特别强调末世的气氛当中,靠着属天的福音拥有了稳定的、经得起考验的信仰。

二、基于教会论而有的具体的治理牧养举措

主持人:谢谢三位牧者刚才的回应。我们发现上帝很奇妙,藉着外部的环境,无论是外在的政治环境,或者是疫情管控,来压缩教会在地上生存的空间,但是却扩张了我们内在的真实生命。刚才三位牧者同时提到关乎自己和弟兄姐妹生命的一个问题,即在这个处境中,我们生命的状况被展现出来。我们也看到在各位的回应当中,不约而同地提到建造生命只能是通过福音。用福音建造生命,呼召那些属上帝的人组成一个共同体,即地上的教会。我们知道,教会在末世这样的状态之下,显得尤其宝贵。上帝让我们在聚焦福音的时候,看到我们需要将失焦的视野从地上转移到天上。

各位牧者,你们都分别有着不同宗派背景的教会观。如今,教会在旷野的状态下,在末世的视角中,你们的教会观或教会论,如何帮助你们在治理和牧养方面采取具体的举措?

YS:不同宗派的回应有所差异是很正常的。我们所委身的是改革宗长老会的神学,就在你邀请我参与这个分享的时候,我们在筹划建立一个新的区会。

教会在地上绝对不是单打独斗,绝对不是自己去诠释,自己去面对,因为教会具有使徒性和大公性。我们很强烈地意识到一个问题,越是在这种好像很难有大规模聚集的时候,我们越发需要这种紧密的连接。在神的带领下,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去探讨:在厦门,在闽南,圣灵的工作是什么?对于众教会,神有怎样的带领?

上个月,我们一起开会、一起反思祷告的时候,深刻地发现两件事情:第一,我们确实因为外在的环境,暂停了很多的计划。2018年刚刚发生逼迫时,我们正准备建制。但是,因为逼迫和后来的疫情、防疫,这些制度性的规划和活动全部被打散,原先的建制计划也被打断了。第二,我们开展的很多事工,比如基督教教育、植堂,实际上同时是在深化我们的关系,以及我们与本地教会之间的关系。虽然区会看似很长时间都没有正式召开会议,但是那些非正式的会议从没有中断过,事工的连接更加深刻。特别是在我们的植堂事工上,更是需要本地很多教会之间互相的连接,以及对我们在祷告上的支持。我们发现,在大使命的这个异象之下,我们的基督教教育事工、植堂事工本身就是福音的彰显。那么,我们怎样在现今的处境中去面对这些具体的事工呢?结果,大家回头一看,发现了属神的带领,祂预备了我们的心,因此我们在很多议题上就更深入了。所以,在这段时间,我们发现以前以为可能要五六年才能够有的进展,现在明显加快了。

这种紧密的连接带来了几个实际的应用:一个是教会之间的见证,弟兄姐妹彼此之间美好的关系,因为教会牧者交流比较频繁,所以弟兄姐妹对于彼此的情况就比较了解。第二个是,这些事工本身的国度性在区会的期待下,有了很多更具体的连接。比如,我们有些事工是需要几位牧者一起参与、一起祷告介入的,出了问题需要一起处理的。在一个新的教会植堂时,其他教会怎么提供帮助,去参与哪些事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这也是在整个教会间的牧养中突显出来一个问题,即在这个时代中,如何负责任地培养传福音的同工?这个很重要,什么叫做责任?什么叫做规范?谁来定?为什么?这些问题我们都需要回答。当我们在一起祷告的时候,大家共同有这个负担,我们要负责任地对弟兄姐妹说,圣灵带领我们按着圣经的方式,兴起你们成为合神心意的工人,比如长老、执事、传道者。我们必须要明确,在这个时代,什么才是一个圣洁的主的门徒,什么才是一个可以委身的同工,什么才是一个合适的植堂者。这些问题需要有人回答,需要有人在牧养的时候给出一些负责任的答案。我们要降服在神的话语下给弟兄姐妹基于圣经的明确的回答。

这样行,一方面是能够负责任地使我们所传的福音合乎上帝纯正话语的规模,不会随着人意任意地去诠释。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提供一些标准,在这个时代如何做一个圣洁的门徒或者长老。当这样的标准能够成为一种公开的见证时,我们就可以很合宜地挑战弟兄姐妹,促使他们公开地去回应这样的呼召。因此可以说,这样门训他人是很有目标的,这样的一个体系,能够帮助人较容易地做出一些决定。我可以考量自己吗?我能够回应这样的呼召吗?那个呼召是什么,它具体吗?我们期待为了福音的缘故,把这些落实在公开的见证里,落实在教会门训的一些目标中。

以上是我们区会在这个时候的一些共识。当我们在一起探讨如何推动大使命,教会群体如何联合的时候,我们就发现这件事情应当在一个区会里面落实。按照我们所委身的福音在这方面的应用,按照一个宗派本身诚实的态度,我们应当如此行,所以我们就去,并且加快了脚步。而且圣灵确实给我们一些很深刻的带领,比如反思这两年的问题,预备牧者们的心,等等。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之下,我们决定筹划建立新的区会。因此,我们将持续地为这件事情祷告,并且努力地去建造这个新的区会。这就是我们目前在大使命的推动下,在逼迫当中如何去传福音、植堂的一个具体的宗派性的应用。

QE:提到具体的举措,我们有的时候可能需要退一步说话。首先,我不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建造一间完美的健康教会,是我们的目标。但我认为我们的责任和本分,就是扎根主道、依靠圣灵、尽忠殷勤。因为,我们容易进入一个误区:认为只要做到某一些具体的事情,我们就达标了,我们的教会就是健康的、完美的、合格的了。但是事实上,主的教会在地上,主要的见证就是挣扎着顺服主,在艰难处境中与受苦的基督联合、靠主去争战。而不是靠我们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把教会建造得多么“完美”。

一旦我们总是心心念念地想着采取什么具体的举措,以使我们的教会被建造得更臻于完美,这就可能会使我们忘记最关键的:依靠上帝的恩典和圣灵的大能。这也是刚才喻桑传道提到的,那个最关键的节点。完美的教会在未来,不在地上。我们现在主要的责任,是在挣扎中信靠和悔改,并且靠圣灵的恩膏,每一天尽忠和殷勤。不断对付自己的罪、不断操练彼此相爱。这或许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非举措的举措”。

第二,如果非要说一些具体举措的话,我会说:善用各样的蒙恩管道。就是坚持做那些常规的,甚至“普通”的事情:读经、祷告、听道、讲道、主日敬拜、团契小组、教会圣礼、教会纪律等等。因为,无论在什么样的处境下,这些都不会变,也不应该变。我们无需标新立异,也无需沙盘推演,我们需要的只是遵循古道,守素安常。这或许就是最重要的举措。

第三,我们需要警醒。我们需要敏锐地察觉到一切艰难和挑战背后的属灵争战。我的意思是,按照圣经“国度—末世论”的视角来看,一切看得见的、外在的艰难和争战,在本质上背后都有一个肉眼看不见的、属灵的争战。意思是说,我们在思考任何一个举措之前,都要想一想背后的、肉眼看不见的属灵争战,究竟是什么?一旦缺乏了这种属灵的视野,我们对教会论的思考,就容易仅仅变成对处境的应对。我一直都觉得,我们需要在末世论的框架之下,去思考教会论。两千年来,教会永远都不能仅仅适应处境,而是要作光作盐。否则,教会就成了世界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这些做牧者的,就需要陪着这个时代的教会一起,在这个“两千年未有之变局”中,把我们自己和我们所服侍的教会,不是置于时代的风潮之中,而是置于一个宏大的“国度—末世论”的盼望之中。如此,才会有属天的喜乐和力量。我们需要一起思考:如何在当下的处境和自己的软弱中,跟随主。不仅仅是策略性的、方法论的、回应处境的;而是关乎福音神学的、国度末世论的、异象使命的思考。 

XM:在教会历史中,其实和我们现在比较相似的时期还是挺多的,特别是在初代教会的时候。那时他们也面临与我们类似的情况,严重的逼迫,外在环境的高压,还有各样层出不穷的教会内部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教会历史上发生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圣经》正典的形成。他们当时在面对一个异端,因此需要不断地确认什么是福音。在教会历史的前期,教会一直在讨论三位一体的问题,基督论的问题,这些都是和福音高度相关的本质性的问题。第二件事情,就是主教制的形成。教会在面对这种处境时,圣灵在其中作工,祂一直在带领教会。我们暂且先不谈主教制是否合乎圣经,而是看一看在当时这个历史处境中上帝对教会的带领。大概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回到福音里——回到圣经里,回到神的话里。第二个方面,就是回到教会,回到上帝所建造的在地上的身体。我认为,唯有这两个能够使我们去面对一切的处境。

对于我自己,我一直在思想的就是:什么是福音?我认为,比起外在的这些逼迫和问题,这是一个更根本性的问题。什么是福音?福音是否落实在我们的教会里面?可能很多弟兄姐妹会说:“我知道福音。福音就是耶稣基督的生、死、复活;福音就是耶稣为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从死里复活。所以我们要悔改,接受耶稣基督做我们的救主以及生命的主。”可能确实很多人能够做这样的告白信仰,但是这个福音是否落实在我们的教会里呢?我们的教会真实地活在福音之中吗?我们的教会真实地在彰显福音吗?在以弗所书3章,保罗说,藉着犹太人和外邦人在基督里面合而为一,上帝的荣耀得以彰显,让天上执政的、掌权的,得知上帝百般的智慧。换句话说,上帝的荣耀是如何彰显的?就是藉着福音呼召出来的百姓在基督里面的合一,这就是上帝建造教会的目的。在亘古以前,这是一个奥秘,然而今天在基督里得以显明出来。

我认为,如果我们只谈福音而忽视教会,没有把福音落实在教会里,福音就可能会成为一种个人主义的福音。如果我们只谈教会而不谈福音,教会就可能成为一种地上的团体,就像刚才喻桑所说的,我们是在用地上的、属血气的、人力的方式来建造那个属天的工程,这是行不通的。如果一间教会里没有福音的话,那不是一个真教会。福音需要在教会里得以彰显,教会也需要保护福音。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今天的教会如何去彰显福音?因为如今教会有太多对福音的偏离,或者是文化对教会的冲击,对福音的冲击。这也是我自己和我们的教会所面对的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外部的压力,而是内部的问题,是在面对福音的时候,我们的罪,肉体,罪性,连同抵挡福音的这个世界,不断地曲解福音。有时我们会被迷惑在其中,所以主耶稣提醒说,在末世会有抵挡福音的假先知起来,“连选民也就迷惑了”(太24:24)。所以,我们需要一直思考的就是,福音是什么?我们的教会是否按照福音去生活?我自己是否按照福音去生活?

在旧约,上帝用祂的话语呼召出来一个群体——以色列,并呼召他们成为祂圣洁的百姓。在新约,祂藉着耶稣基督呼召祂的百姓,使他们分别为圣作祭司的国度。我们看到,上帝一直在做的就是呼召祂属天的百姓,被分别出来归属于祂。因此,福音要落在一个载体里面,这个载体就是教会。那么,我们今天的教会是否呈现了这样的分别呢?还是说,当我们的教会来了一个慕道友,只要他做了决志祷告,我们就认为他是是基督徒了,是教会的一份子了。然后我们说,来吧,来吧,全都来吧!我们不去看他的生活,也不去看他所信的是不是真正的福音,甚至不去看他到底有没有真正悔改。如果教会没有这样圣洁的边界性,我们的教会就会更加像世界,而不是更加像基督,如此教会便不能彰显上帝的荣耀,反而会让这个世界混淆。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回到福音里认识教会。

关于教会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建制。什么是教会建制?建制不是为了使我们的教会更加复兴的方法之一,也不是一套程序。我的定义是,建制就是我们按照福音去治理教会,按照福音、按照神的话去生活。这个不是说,条件允许,我们就建制;条件不允许,我们就不建制的。如果我们的教会是属天的,无论条件允许不允许,都要按照神的话来治理、生活。这样做的时候,弟兄姐妹才知道原来我们需要去顺服神的话,需要去降服在福音之中,也需要按照神的话去生活,这样才能够真正彰显我们是被分别出来的群体。我们教会是改革宗浸信会,我们认为教会应该不断地彰显那个属天教会的样式:她是悔改的罪人的集合,是圣徒的聚集;我们不能够人为地去制造那种“未重生的幸福”。所以,教会需要不断地去分别,因为天国的权柄、天国的钥匙是交给教会的。教会需要不断地去分辨:这些人所信的是不是真福音?如果不是,你需要去告诉他真福音是什么。另外,他是否对福音有真正的回应,就是悔改和信靠,要允许这样的人加入到教会;如果不是这样的人,就需要去归正他。教会需要照着圣经执行惩戒。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样式与他的认信不合,我们就要告诉他,我们怀疑他基督徒的身份,认为他的生活并没有反映福音,如果他不听从教会,我们要看他像外邦人一样,要把他从教会里赶出去(参太18:17,林前5:2)。这就是教会建制。你需要不断地使用天国的钥匙,使教会分别为圣,只有那些有真信心的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才会仰望天上的国度,才能够建立真正在地又在天的属灵共同体——教会。否则,你给他们讲再多,也是在向死人讲,因为他们听不懂。这样,我们才能够去建立一个真正迷人的共同体。当然,我们也要知道,我们虽然竭力需要去做这件事情,但不代表我们所做的一切决定都是正确的。我们并不生产基督徒,那是福音和上帝的工作,祂来拣选祂的百姓。但是我们需要做这个工作,因为我们不能忽视耶稣所给教会的权利和托付。

以上就是我认为重要的两点,这也是我们教会一直在竭力做的。第一点,不断地宣讲福音,回到福音里面;第二点,将福音落实在教会中,去建立每一位弟兄姐妹的生命,使他们能够真正按照神的话生活。当教会遵行神的话的时候,所爆发出来的属灵能力是大有果效的。就如圣经所说,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罗1:16)。这个大能是世界无法拘禁的,是能够胜过死亡和阴间的。

三、向内的教会建造和向外的国度性事奉

主持人:谢谢三位的分析。无论是浸信会还是长老会,无论我们是什么宗派,在旷野当中,我们面对处境的策略是一致的。福音与教会的关系,福音建造教会,教会彰显福音。而教会在末世的这一处境当中,必然会带出她的国度性。刚才几位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教会是天上的样式,天上的样式必然带来一个国度。在新宗教条例和疫情管控的双重压力下,其实我们在地上的教会有很多外展的事工受到影响,教会与教会之间的联络和交流也变少了,当然越来越多的教会有了区域性的联合,会有抱团取暖的事工上的连接,但是更多的教会选择随遇而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们作为地方教会的领袖,是如何处理对内的教会建造和国度性的服事?或者说,你们会为那些随遇而安的教会提哪些建议,让他们对内建造教会的同时,又能够顾及国度性的服事?

XM:首先,我认为对内的教会建造也是国度性的服事。我理解主持人的意思,这个国度性的服事可能指的是一种外展型的,或是与其他教会之间共同开展的一些服事。但是我要强调一点,对内的建造也是国度性的。教会就是神的国在这个地上的彰显,所以对内和向外都是国度性的事奉。对我来说,我没有平衡这个问题。我认为对内的同时也是对外的,对外的同时也对内的。

对内的如何同时也是对外的呢?因为耶稣说:“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5)教会是上帝所使用的最好的传福音的方式,而不是说在外面做了多少慈善事工。我并不反对做慈善事工,我们当然要爱邻舍。但我要说的是,这是耶稣所强调的,我们要通过彼此相爱来为耶稣作见证。然而,我们常常去爱外边的人,反而对教会内的人,却没有多少爱心。你看保罗的教导:“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加6:10)他的意思是,你们要向外人行善,但你们中间如果有需要的,有缺乏的,你们更当这样。“更当这样”的意思,就是你们首先要做的,是对内的彼此相爱。当我们真正实践福音、彼此相爱的时候,这同时也是向外的。

向外的同时也是对内的,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向外?因为这同样是圣经的教导。我们不只是在教会内遵行神的话,也要在教会外遵行神的话。主耶稣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我们要遵行神的话,在这个意义上,对外也是对内的。

因此,对我来说,没有对内和对外之分,只有一个,就是以神的话为中心。我们的教会要建立在神的话的根基之上,这不是谈很多的神学理论,而是很切实的。你是否遵行神的话,这会显明你的教会是建立在沙土上,还是建立在磐石之上;你所做的是金银宝石的工程,还是草木禾秸的工程。

今天的试炼和逼迫,可以显明我们个人的工程,显明各个教会的工程,让我们看到我们所做的到底是什么。如果因为疫情在线上聚会几个月,结果在可以线下聚会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来了,那就说明,我们并不明白什么是聚会,也没有真正活在对上帝的敬拜之中,只不过是形式而已。

所以,我们要按照神的话去生活,按照神的话去牧养,按照神的话去治理。当我们不断地按照神的话去建造教会的时候,我们就不会过多地看环境或看问题。在彼得前、后书,当彼得面对受逼迫的教会时,他没有过多地分析环境怎么样,你们要如何去应对,而是呼吁信徒回到救恩里面,回到基督里面,鼓励他们效法基督,效法基督的受苦,让他们看到今天的受苦在将来会有无比的荣耀,劝勉他们在百般的试炼中要有大喜乐。因此,在牧养中常常回到神的话里面是我们应该去做的。对于我们自己的教会来说,我们在牧养、服事中也会有向外的方面。例如,主日牧祷的时候,我们会为其他教会祷告,如北京周边的教会,外地认识的教会,或者是遇到逼迫的那些教会。在财务预算里,我们会有宣教和植堂的预算,也会支持一些基督教机构。我们也会鼓励成员分享福音,关怀慕道友,与他们谈论福音。

另外,牧者自己需要活在福音之中,活在神的话语之中。在艰难的时候,榜样很重要。在彼得前书,还有在提摩太前、后书和一些教牧书信中,谈到教会的长老、监督务要牧养群羊,更需要活在福音之中。作为牧者,你需要摆上自己,你需要真正地付代价跟随基督。你也要问自己:我的盼望在哪里呢?我对福音有确信吗?我是否与基督有亲密的关系?我是否活在不断地悔改、不断地仰望之中?我认为这很重要。这几年对我来说有很多挑战,包括服事的压力,家庭的挑战,牧养的重担。上帝教导我,要不断地放下自己,不断地摆上自己,不断地悔改,不断地仰望基督。

YS:福音本身就决定了它的国度性,不是我们为了一些需要或者原因,人为地去做什么。当我们能够在启示性的福音、属天的信息里谦卑地悔改时,表明我们并不是独占福音,而是圣灵在这个末后的时代引导祂的教会,亲自为基督作见证,这是我们极大的盼望。而且圣灵是亲自使用福音的那一位,这是我们内心中很深刻的力量,也是我们在悔改之后看到的图景。回到使徒行传,国度性和普世性的福音在地上传扬的时候,是圣灵的工作走在人的前面。当我们谦卑地回到神的面前,我们就会发现,福音本身就有一种国度性的要求,呼召我们去委身和回应。我们还会发现,在逼迫当中,人很容易变得自我中心:我自己的困难,我的家庭的困难,我的孩子的困难,我的服事的困难……此时,人就会变得非常收缩,非常内卷,甚至是躺平、摆烂。但是我认为这恰恰反映了人性当中的真实。因此,我们会鼓励大家真实地来到神的面前,认识到自己的破败和人性的无能,只有在这种时候,当你回到福音面前,你才会看到原来圣灵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经历过这种灵命的操练后,我们会倡导大家每日去祷告、默想,反思自己在践行大使命方面如何,在神面前是否活出门徒的身份,因此我们每个人都会发现一种福音的亏欠。

在这个看起来非常紧张的环境当中,圣灵的工作一刻都没有停止过,祂把教会放置在这个世界之中,在我们的邻舍面前,在很多有需要的人面前;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有回应。我在悔改的时候,发现人性非常破败和自私,常常看不见福音的国度,以及圣灵的提醒。但当我们谦卑下来,并寻求说“主啊,你需要我们悔改来做什么”的时候,当我们以谦卑的态度回应福音的时候,就会发现见证福音其实是我们本该去做的事情。因此,我们就会很自然地鼓励大家常常传福音,并且长期坚持这种操练。我们不会要求大家做很多事情,每年一个信徒或者一个家庭,去跟一个邻舍建立关系,跟他做朋友,向他传福音,带他来教会。一年的时间,每个家庭关注一个人,使其变成一种日常性的事情,把大使命日常化。在这个过程中,你不需要受非常多的装备,接受很多的培训,也不需要成为传道者、植堂者。因为“信徒皆祭司”,当你接受福音的那一刻,传福音的职分就已经赋予你了。我们希望通过具体的方式,把圣灵的带领放在每一个人面前,这本身就是福音国度性的要求。如此,此时,你会发现你缺乏恩赐,需要和弟兄姐妹深入的同工,需要更多的祷告、悔改和提醒;然而,圣灵早就预备好了这个连接,你只需要降服在其中,降服在大使命的呼召下,你自然就会感受到欠了福音的债,并且悔改说:主啊,我真是太亏欠了。这是我们归回到大使命的根本的精神状态,所以我会说,福音本身就是国度性的。

当我们诚实地去面对福音的时候,作为教会和其中的一员,你一定会发现,自己深深地欠了福音的债,这是一种国度性的视野。上帝会让每一个信徒在一些特定的场合,领域,看到自己欠了福音的债;于是他们开始祷告,并且采取一些行动,然后发现自己需要一些恩赐,连接,需要弟兄姐妹的陪伴,就像我们在使徒行传中看到的那样,圣灵亲自让祂的教会在这个世界上去见证主,活在外邦人和未得之民当中。这是我们在逼迫当中经过主的灵操练之后所看到的一幅图景,要降服于真正使用福音的那位圣灵,是神自己在带领祂的教会。这样,我们内心充满了盼望,主就是我们的力量,就是我们的方向。我们在行动的时候,就可以日常化地去回应主。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坚实的回应。当然在一些特殊的职分上,比如培养植堂者,培养传道人,肯定会更需要有国度性的视野。但在门徒训练或职场事奉中,日常化的大使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当一个人降服在圣灵的工作面前,圣灵复活的大能就会开启他的眼界,会点燃他心中的一些热情,这也预备他的心如此看待福音在国度性上的彰显。我自己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我发现这其实充满了盼望,因为上帝会亲自向我们彰显祂自己。这也激励我们更多地祷告,求主让我们可以看见不同的需要。在我们这个群体当中,国度性的福音激励我们。

QE:我在赞同两位牧者的前提下,再补充一点。我认为,地方教会的内在建造和国度性的服事,既不矛盾也不冲突。虽然对牧者来说,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但两者却是相辅相成的。我先罗列近期我们堂会的事工:我们刚刚更换了一个更大的敬拜场所;前段时间推动了教会的晨祷会;教会小组的数量增加了一倍(牧养更具体、落地);近期长老会正在做探访规划;两周后我们会差派一位全职同工,去到另一个城市的布道所服事,展开植堂的进程;教会几年前推动、建立了国度事工;长老会最近正在考虑给我减负——在需要参与一些国度服事(比如今天的座谈)的情况下,开始考虑减少我在堂会的工作量。我为此感恩。

事实上,一间一间健康、成熟的堂会被建造起来,是推动国度事工的关键和基础。因为,堂会就像钉子,钉在那里就是一个一个的阵地;而国度性的服事,更像军队先锋、海豹突击队,去冲锋陷阵打开整个战场的局面,为大部队开辟一个一个新的战场。所以,国度性的服事,需要依靠地方教会,不然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但国度性的服事也会反哺地方教会的建造。就像两位牧者前面提到的:地方教会将自己置于国度图景中,国度图景扎根于地方教会。如此,福音生态系统才能被建立起来,一个时代的复兴才有可能。

再多说一句,我个人认为:有装备,有恩赐,有能力的牧者,除了关注自身的教会建造之外,还要多多参与国度性的服事——文字事工、栽培事工,或者是国度资源分享、讲道讲座,都需要。因为,主给我们的资源、恩赐和能力,从来都不是仅仅拿来服事我们自己的,我们也需要为主的国度摆上。作为牧者,我们需要替不能说话的人说话;替无力思考的人去思考;我替缺乏神学资源的教会,训练工人。这是很切实的事,不然,我们就是又恶又懒的仆人。当然,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是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里。但这个危险,是不得已的,我们不做就有祸了。因为,主赐给你更多的装备、更大的恩赐、更强的能力,却不去服事别人、只等着别人来服事你。你该如何向主交账呢?

另外,那些拥有“名牧”的教会也要知道:牧师不仅仅是属于你们自己一间教会的,他还属于主的国度。他不仅需要服事一间具体的地方教会,也需要服事主的国度。这就是国度的胸怀和气度。缺乏这种国度的视野和国度的胸怀,我们就容易陷入专顾自己的狭隘和自私之中,专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问题是,专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通常导致连那一亩三分地,你也顾不好。如果连牧师都自私自利、专顾自己,那么所塑造的信徒,能为主摆上和舍命吗?所以,扎实地建造地方教会,就是在祝福整个国度。但无论在什么处境之中,福音的国度性特质,永不能被消解。所以,踏踏实实委身地方教会,扎根地方教会,服事地方教会;也求主不断扩展我们国度的视野和心胸,使我们努力摆上自己。愿主祝福大家。

主持人:谢谢三位牧者精彩的回应。我们知道,不论是在旷野,还是在迦南,甚至是在巴比伦,教会总是要作见证。真正让我们有力量在旷野当中走出去的,不是我们本身,而是大能的福音。上帝藉着福音来呼召我们,藉着福音来建造我们,也藉着福音让教会可以继续凭着信心、不凭眼见前行,以至于让我们在当下的处境中可以更好地荣神益人。

作者头像
GTC

我們分享基督的愛,更新城市,使上帝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