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册详细阐述了五大核心概念——福音、文化、城市、使命和运动——这些理念激励着城市植堂运动在全球范围内拓展植堂、文化参与、推动福音运动。
在探讨植堂以先,首要关注的一个核心元素是植堂者。如果说植堂的工作如同盖一座楼,那么传道人或教会的领袖就是建筑师。建筑师会按着雇主的要求来设计大厦的蓝图。同样,植堂的牧人也根据神的旨意,去设立植堂的蓝图。
没有什么别的事工像有活力的、广泛的教会植堂那样拥有持续性的影响力。 圣经、社会学以及历史上的证据已经极为有力地证明了建立新的教会在基督教事工中所处的核心地位。
门徒训练的本质在实践上,应当是跟彼此相爱相结合,而不是跟彼此教导相结合。门徒训练的核心,是在建造一种改变生命的关怀和关系。
鉴于抄袭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性,以及福音派对何时算抄袭的困惑,我请几位在这方面有经验的权威人士回答:“什么时候一个传道人在讲章借鉴上越界了,构成了抄袭?”
最重要的是,事工服侍者的正确反应是清楚的传达福音。将福音放在首位和中心是最重要的。
提摩太·凯勒谈教会和基督徒如何与世俗文化进行宣教性的接触。
中国有句俗语:“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句话似乎也适用于对庚子教难及其善后重建的过程。劫后重生的老同工们在短短一两年内返回百废待兴的山西省,青黄不接之际,最大的挑战便是如何招募到愿意前来教难重灾区的宣教新兵。
凯勒给他所接触到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包括大西洋彼岸的许多人。
民国时期的华中教区抱持基要信仰的教会立场,尤为强调,培育信徒灵性的成圣便会带来教会复兴,社会才有改良的可能性。换言之,因为遵循基要信仰的救赎模式,宣道会认为个人的罪性是所有社会问题的根源,个人得救才是中国社会的出路;也就始终专注于个人拯救的福音要旨。华中区的教会,以包括了宗教经验、培训机制、反现代主义立场及基要身份的认信,作为清晰的边界。
福音DNA是什么呢?救赎主教会希望发起一场运动,让不同的教会、机构、和领袖联合起来,以公认的“福音DNA”为动力,为基督去得全世界的城市。这场运动的核心是正统的神学——经典的圣经福音教义。
我们应该充满爱心地为那些独裁者祷告。我们欠了他们爱心的债,因为基督也为他们流了宝血。只要他们还活着,他们就仍然有机会得救。为他们祷告,使他们最终能看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以死亡作为结局。